AIagent+BlockChain将重塑加密货币交易服务。
FTX的崩塌对加密⾏业信誉的打击是颠覆性的,百亿美⾦的世纪骗局让加密⾏业遭到传统⾦融和监管的联合绞杀,同时也促使加密货币交易更多迁移至链上。
⾯对激增的获客成本与合规成本,中心化交易所不得不开始引导⽤户接受以⾃托管为底层,更去中⼼化的交易服务。OKX的Web3钱包以及Cobo的MPC+AA⽅案都是这⼀领域的尝试。
中心化交易所作为加密⾏业最基础收益层的交易端、曾经的利润最上游,在后FTX时代也「不得不」向⾮托管之路转型,与此同时带来⼀个致命的新问题——如何变现?
当用户的资⾦上链后,资产就不再由中心化交易所完全掌控,也无法限制用户的交易⽅式、地点和⼯具,公链与DEX会攫取每⼀笔订单更多的交易利润。所有竞争对⼿都在引导用户往链上迁移,加上日趋成熟的监管政策,不允许CEX继续守着之前的⼀亩三分地。
显然,想要继续这场游戏,中心化交易所需要探寻新的盈利点,某种程度上可能预示着商业范式的转变。
中心化交易所只能进⼀步往上游⾛,将原来累积的⽤户资源导⼊⾄整个交易流程的起点和⼊⼝——钱包中,就像⽀付宝和微信钱包⼀样,然后围绕钱包构建基础的交易⼯具和更重要的服务⽅式。
AIagent或许可以协助重塑加密货币交易服务。
价格预测、成交策略、止损策略、杠杆动态调整、KOL智能跟单、借贷……每一个中心化交易所之前赚钱的服务,在未来会包装成一个个可自定义的自主学习的AIAgent,交易者将通过AIAgent来执行自己的策略。
Intent这个词虽然过于抽象,但未来普通散户交易者会始于简单的自然语言Intent设立,而后通过AIagent的语义翻译和智能路由选择,最终在BOT的Trigger下在链上执行最优解。
钱包最终会成为一个提供各种AIagent的合集平台。大部分交易的利润会从AIAgent的执行中产生。
钱包的目标是吸引更多客户,提供更简洁的Onboarding体验和更全面的适配性;而AIagent提供方可以是之前的交易所、券商、量化机构、KOL等,AIagent的类型可以根据使用场景更加多样化、智能化。
以DeFi挖矿风控为例:假如智能钱包A已集成Cobo风控机器人AIagent,用户在智能钱包A可通过指令调用Cobo风控机器人,而调用Cobo风控机器人的奖励规则已通过智能合约设置完成。
用户在智能钱包A提出指令【我要像Cobo一样对Curve动态风控】,Cobo风控机器人AIagent收到指令后,会实时监控流动性,当触发已设定的【Curve-FraxUSDC池】【Frax价格】在【10分钟内】【降低20%】这一条件时,自动执行【撤出】【全部资金】,并【在同一区块内】【兑换】成【USDC】指令。交易完成后作为风控方的Cobo和智能钱包方A从撤出的资金中按智能合约设置比例提取风控奖励,剩余资金则转回至用户自己的智能钱包中。
AIagent之所以能顺利最终执行这个指令,是因为:
1)在区块链体智能合约钱包的分权系统下,能确保AIagent只有有限的权限,并不能随意使用客户本金和其他数字资产;
2)在区块链公链执行中,能确保AIagent按顺序执行,将交易按Workflow顺序打包;
3)交易完成,Cobo和钱包方作为服务方,按照智能合约得到相应奖励。
我们之前一直在讲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不完善,也就是在这一链条执行中的还有环节的服务不稳定。
这里还欠缺如何在不泄漏隐私情况下,监控Cobo和钱包(服务方)在执行环节不作恶,以及可以更简单、更模块化的AIagent开发平台(更多是工程开发)。当然交易执行的成本还非常高,极端行情下交易成功率可能还非常低,但大部分Infra都已经可用。
既然中心化交易所可以通过AIagent极大地提升交易的智能化、效率和便捷,重塑和构建服务性,那么多数希望以AI提高生产力的服务都可以在Blockchain+AIagent这套框架下实现价值捕获(这里有价值的个人/公司的隐私数据可以抽象等同于交易所客户钱包里的数字货币)。
我们可以看到OpenAI的插件服务完全可以适配到这个体系下。通过自然语言,要求ChatGPT去调用Plugin内的服务商AIagent,服务商通过区块链获得调用的相应奖励。抽象看就是用户a提出一个用x价值的Token(金钱/算力)购买y服务的意图,y服务厂商的AIAgent在限定的权限下,利用用户a高价值的隐私数据,提供可被量化的服务,y服务厂商提供服务后收到x价值的Token,服务交付到用户a手中,数据还留在a用户手中。
当然大部分服务,如果不是直接ToC,且不像交易服务一样可以产生上万美金的ARPU值,则暂时没有迁移动力,但总体趋势不可逆转。更多服务的提供,最终会变成一个在区块链限制的框架下的,可以让人们以自然语言使用有执行能力的AIagent。
我们相信,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,未来将有更多行业采用AIagent+BlockChain的模式,不仅局限于加密行业,不仅仅是交易所。这一趋势将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定义服务和数据的交互方式,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和个性化的体验。
本文可能来自AI生成或投稿,请分辨其真实性!转载需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anbi.net/news/65812.html